国内奶企在输送机設備上的投入並不低於國外奶企 |
|
|
输送机生产奶品企業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消費者懷疑的對象,危急中,奶企如何挽回消費者的信心? 其中,液態奶生产流水线和奶粉生產流水线車間還是專門為參觀而設計建造,當年也許不會有人想到,本來作為“發展多元化經營,提升品牌形象的有效方式”開展的工業旅游,如今最大的功用更像是“維持”品牌形象。
為了防止在運送途中人為添加違禁物質,運奶車的進出奶口分別安裝了攝像頭,每隔十秒會自動拍攝一張電子照片,通過無線網絡傳輸至公司的管理平台服務器,將奶罐車運輸現場情況可視化。除此之外,奶車抵達工廠后,要進行車輛GPS軌跡回放,並對奶車的電子鉛封進行檢查。
在一輛剛剛完成送奶任務的運奶車正在廠房外等候,可以清楚地看見在汽車后方懸挂的攝像頭,但對於記者的攀談,司機顯得十分警覺,並一直強調“公司有規定,不能接受採訪”。由於時間關系,奶樣會經歷牛奶感官、滋氣味、理化、微生物及溫度的檢測,其中檢測項目除國標《生鮮牛乳收購標准》規定的9項外,蒙牛公司還自行增加了近20項監控項目,包括摻假、冰點、抗生素、水解蛋白、解抗劑等,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10多項食品安全檢驗項目,這其中就包括三聚氰胺。“檢驗全程約45分鐘,所有項目中一項檢測不合格均予以拒收。”
牛奶源西部事業中心呼市事業二部總經理坦言:“牛奶隻要通過蒙牛規定的最低標准就可以收購。”為了提高牛奶的質量,“我們會根據牛奶中蛋白質、干物質含量的高低對購奶價格進行調整。而且,根據年終統計,會對一直提供高質量奶源的奶站進行獎勵。”原奶处理是奶品生產最關鍵的環節。在第三生產車間工作人員介紹,整個生產車間所採用的設備都來自於德國、丹麥和日本,生產設備堪稱國際一流。沿著參觀通道,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液態奶從消毒到灌裝的生產全程。
據工作人員介紹,檢測合格的牛奶會首先通過全密閉的不鏽鋼管道進入淨乳機,用離心力分離出牛奶中牛毛等雜質。之后原奶會被迅速再次冷卻至2-5攝氏度后灌入儲奶倉。為了保証處理環境的無菌化,原奶處理會全程在密閉的金屬管、罐中自動進行,就連車間內的工作人員也接觸不到任何原奶,隻能操控機器。
一位長期從事牛奶加工的業內人士表示:“很多國家提倡發展巴氏奶,因為其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証牛奶的口感,並且滅菌徹底,但在流水線生產方式下,由於其滅菌周期較長,在我國幾乎不被使用。”如果要將牛奶制成奶粉,牛奶通過均質機均質后,將會進行成分配料。配方后的牛奶會在真空狀態下進行濃縮,變成酸奶狀的濃奶。
牛奶制作環節看起來已經結束,但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設備的定期清潔。在蒙牛原奶處理車間旁,記者看到一個佔地面積和原奶處理車間一樣大的清洗間,裡面有不鏽鋼管道組成的自動清洗設備。這條清洗線既能夠對整個工廠的22條生產線同時進行清洗,也可以點對點清洗任意一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的工作與清洗轉換可實現智能控制。
按照規定,每條生產流水線工作滿20小時必須清洗一次,如有任何一條生產線在規定時間內未清洗,程序就會將該流水線自動關閉,導致生產流水線停止生產;在输送机設備上的投入並不低於國外的奶企,差別就在於使用周期上。同樣的输送机設備,國外的生產周期可能是16個小時,國內可能就是24個小時,之后才停產進行清洗,並且清洗的時間不夠長。”在可以參觀的工廠車間內,的確可以感受到廣告語所描述的“從每一個細節實踐健康承諾”。然而,在看不見的地方,在仍存在第三方監管空缺的情況下,我們能依靠的似乎隻能是“企業的態度”。不得不說,公眾的心仍然會“懸在空中”。 |
|
|
|
|